硫酸装置生产过程中锅炉液位波动的原因分析

前言

水的饱和蒸汽温度

水在特定条件下加热时,温度会逐渐上升。当温度达到某一特定值后,水开始沸腾。此时,若继续加热,温度将不再升高,水则从液态转变为气态。这一特定温度即为水的沸点,同时也是水的饱和蒸汽温度。在此温度下产生的蒸汽被称为饱和蒸汽。若继续对饱和蒸汽加热,它将转变为过热蒸汽。而这个特定条件取决于该状态下的压力,即水的饱和蒸汽压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若处于标准大气压(101KPa)下,水的沸点为100℃,我们能够将食物煮熟。然而,若身处高原,大气压仅约70KPa(绝压),此时水的沸点不足90℃,导致食物不易煮熟。在这种情况下,需使用高压锅,其压力可达180–200KPa(绝压),使水的沸点升至约120℃,从而轻松将食物煮熟。因此,水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压力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,这一关系可通过下载《数字硫酸》APP中参数查询获得,也可以通过《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表》查得。此外,也可利用简单公式进行估算:将饱和蒸汽压力的公斤数进行两次开方,再乘以100,即可近似得到饱和蒸汽温度。例如,硫酸装置余热锅炉通常工作在4MPa压力下,40经过两次开方后乘以100,结果约为251℃,而查表可知3.97MPa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为250℃;低压饱和蒸汽一般控制在0.8MPa,8经过两次开方后乘以100,结果约为168℃,查表0.79MPa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为170℃,两者基本吻合。

那么在了解水的饱和蒸汽温度后,我们来分析一下硫酸装置生产过程中锅炉液位波动的原因:

装置开车,在正常情况下,喷磺前锅炉应持续保持稳定的上水量,通过锅炉定排系统控制汽包液位,以防止在启动过程中省煤器因超温而烧坏换热管。投料后,锅炉液位会出现波动,但由于操作方式不同,液位波动的幅度也有所差异。此时液位波动由几个方面引起:

1、硫磺喷入焚硫炉燃烧,导致锅筒受热,大量水汽化,锅筒中的水转变为水汽混合状态,体积膨胀,从而使液位升高。为防止液位过快上升,开车时应尽量控制硫磺量的循序增加,切忌大幅增减。同时,在喷磺前应将汽包的液位控制在较低水平,以便水汽膨胀时有足够的缓冲空间。

2、在喷磺操作后,锅炉压力逐渐上升。若压力增长过快,饱和蒸汽温度随之升高,原本已汽化的蒸汽会重新冷凝成水,导致液位下降。相反,若压力在控制过程中突然降低,饱和蒸汽温度下降,大量水迅速汽化,液位则会大幅度上升。因此,在开车过程中,稳定控制锅炉压力对维持锅炉液位的平衡至关重要。若压力出现大幅度波动,液位将频繁上下波动;而若压力保持平稳,液位也能得到有效控制。

3、在装置运行过程中,若一台精硫泵突然跳停,焚硫炉的热量将大幅下降,锅筒蒸发量随之大幅减少,导致锅炉液位急剧降低。由于锅炉给水系统自动补水,若产汽量未能及时调整,仍保持原有产汽量,锅炉压力将迅速下降,进而引起饱和蒸汽温度降低,锅筒蒸发量又会急剧增加,使得液位迅速上升。因此,精硫泵跳停会导致锅炉液位先降低后上升的现象。若处理不及时,可能会引发锅炉满水问题。

4、在装置运行过程中,管网压力的波动对锅炉液位影响显著。若管网压力骤然升高,饱和蒸汽温度随之上升,原本已汽化的蒸汽会重新冷凝成水,导致锅炉液位大幅下降。由于锅炉给水系统自动运作,会大量补水以维持原有液位。然而,当压力迅速恢复时,饱和蒸汽温度降低,大量水分再次汽化,使得锅炉液位迅速上升。因此,管网压力突然升高会导致锅炉液位先降后升的现象,若处理不当,可能引发锅炉满水。若管网压力突然降低,饱和蒸汽温度下降,大量水分汽化,液位迅速上升。由于锅炉给水系统自动调节,上水量会大幅减少甚至完全关闭。当压力快速恢复时,饱和蒸汽温度升高,大量汽化蒸汽冷凝,导致液位迅速下降。因此,管网压力突然降低会导致锅炉液位先升后降的现象,若处理不当,可能导致锅炉干锅。